商務部報告指出:2011年進口仍將超過出口,中小企業會有壓力
4月22日,商務部發布《中國對外 貿易形勢報告(2011年春季)》(以下簡稱“報告”),回顧2010年及2011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運行特點。
報告認為,2010年中國外貿實現了恢復性快速增長,進出口已經恢復到危機前水平并再創歷史新高,為“十一五”外貿發展規劃目標的勝利完成畫上圓滿句號。2011年一季度,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體保持快速增長勢頭,結構進一步優化,平衡狀況進一步改善。
報告指出,2011年全年中國外貿發展環境總體有所改善,但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,預計2011年中國對外貿易將繼續平穩發展,但增長速度比2010年可能略有回落。在國內需求不斷增加、擴大進口政策支持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,進口增長有望繼續快于出口,貿易平衡狀況將進一步改善。
附:
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(2011年春季)
報告回顧了2010年及2011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運行特點。2010年,中國外貿實現了恢復性快速增長,進出口已經恢復到危機前水平并再創歷史新高,為“十一五”外貿發展規劃目標的勝利完成畫上圓滿句號。2011年一季度,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體保持快速增長勢頭,結構進一步優化,平衡狀況進一步改善。
報告認為,2011年全年中國外貿發展環境總體有所改善,但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。從目前情況看,隨著世界經濟持續復蘇,外部市場總體上趨于好轉,企業訂單有所增加。但中國進出口形勢依然復雜,影響外貿平穩發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,特別是原材料價格、職工工資持續大幅上漲,將不同程度擠占企業利潤,中小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更大。
報告指出,綜合考慮各種因素,預計2011年中國對外貿易將繼續平穩發展,但增長速度比2010年可能略有回落。在國內需求不斷增加、擴大進口政策支持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,進口增長有望繼續快于出口,貿易平衡狀況將進一步改善。
新聞鏈接:
年初以來,多重成本的持續上漲,已經接近了外貿企業的消化臨界點。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日前從權威渠道獲悉,廣東、浙江、江蘇、遼寧、四川、湖北六大出口強省的外貿情況調研顯示,這些地區約有半數企業利潤下降,部分中小企業出現虧損甚至倒閉。還有企業面臨訂單轉移的風險,一些國外客戶已經將部分訂單轉到越南、孟加拉等周邊東南亞國家。
從六省調研的結果來看,現階段,原材料價格、勞動力成本、融資成本的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,幾重壓力疊加將企業的出口成本推高了10至20個百分點,尤其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已經成為企業的最大負擔。
以相關部門調查的六大省市的外貿情況來看,皆令人有些擔憂。以四川為例,人民幣升值、成本上升、融資困難給四川的出口企業帶來巨大壓力。據四川省調查,第一季度因人民幣升值不接或少接長期訂單的企業占比保持在40%以上,認為資金短缺、融資困難的企業占比保持在20%以上,超過60%的企業認為成本上升導致產品客戶流失。
成本壓力推動價格上漲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出口競爭力下滑,國外客戶積極尋找替代供應商,將訂單轉移至其他更為低廉的地區或國家。據了解,目前在浙江等省的紡織服裝行業已經出現了小范圍的這種現象,客戶將一部分訂單轉到越南、孟加拉等周邊國家。
今年以來,隨著世界經濟緩慢復蘇,國際市場大宗商品需求有所增加,全球流動性嚴重過剩,美元持續走低,巨額資金受投機因素和避險因素驅使,大量涌入大宗商品市場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。
|